谁来引导年轻人的价值观?
作者:admin 日期:2011-01-17

现在社会最缺乏的就是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和普及。大家都知道作为80后的年轻人压力很大,压力来自于工作、事业,来自于房子车子娶妻生子……这些很明显都是因为物质层面不够充足而产生的需求压力。但这些压力是来自哪的呢?来自年轻人的互相攀比,来自诸多电视节目金钱为上的潜移默化,来自各种媒体对所谓成功人士的玩命追捧……
电视节目里那些身居要职的嘉宾,多数是在讲他们创业和工作上的困苦和磨难,而“创业”貌似已经成为“成功”的前提。但事实是这样吗?作为80后的我们,在同学聚会时总是被问到买房了没,工作在哪,赚多少钱之类的问题,这也正是多数年轻人最常被熟人问到的问题。足以看出多数人脑里的价值观就是你赚钱买房买车结婚生子,还有创业!但实际这种想法是偏激和片面的。成功是为了什么?个人理解成功就是让人感到快乐!快乐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,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会通过创业得到这种快乐,但并不是所有人!也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创业。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以点盖面!对于价值观不够健全的大学生和年轻人,这种潜藏于深层的心理暗示似乎和应试教育如出一辙,就是某些权威说只有这样才是对的,然后年轻人就认为这是对的,并且如同瘟疫一样迅速散播开去。新闻里总是在讲某位劳模如何为了工作舍家弃子,为工作放弃看病危的老母亲最后一眼……百善孝为先,这种连亲情都不顾、处理不好的人,成功的意义何在?这不是忠孝难两全的问题,而是价值观的问题。中国人总认为事业上的辉煌就是成功,而相对却不认为家庭和睦是成功。这足以证明了国人价值观的缺陷。
《搭车去柏林》之所以受关注度很高,就是因为它表达出了不同的价值观,有人为了旅行放弃了工作,放弃了很多去完成很多人看来没什么用的事情,但这过程和结果带来的快乐也是很多人无法领略的,国人太多的拘束压抑着自己真实的理想,为了权钱名利奔波于独木桥上,拿着用钞票换来的一切,安慰着自己的努力。《搭车去柏林》表达出了不一样的生活态度,这种态度被某一撮人强烈认可,但这种认可也只限于羡慕和肯定,换做自己来做就又不一样了,他们会考虑到家人的反对、会考虑到这样做不会对自己的金钱堡垒产生太大推进作用。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的中国,最不缺乏的就是强人。我们此起彼伏的攀比心理让我们对自己讨厌的事情欲罢不能。因为我们要比别人强,我们要赚很多钱让别人羡慕,被别人追捧……这才是人生的价值!听起来好像很偏激,但这种偏激不正是多数电视节目所极力渲染的成功嘛!
有些人在做着自己开心的事,在自己的世界里活的很充实,这也是一种成功。这不是价值观的沦丧,而是进化。年轻人应该接触到全面的、多角度、多纬度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但这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养成的价值观貌似很难被改变。而且对于电视节目或网络视频来说可能没有卖点。但我想我们需要的不都是急功近利的娱乐垃圾,不都是扭曲恶搞的视频浮云。我们也需要历久弥新的精神食粮,我们需要能真正影响年轻人一生的宝藏!
评论: 0 | 引用: -6 | 查看次数: 3145
发表评论